

说来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要说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也许就只有茶园的面试。
导师能明显感觉到理论出身,公式底子很厚,人也挺不错。面试过程中基本上就只聚焦于我的一篇代表作,同时对其中的公式一一进行提问。与我先前经历的面试不同的是,茶园老师的问题明显深刻很多,同时解答难度也大很多,看来这是唯一一位能在线上聊的过程中就完整掌握文章所有来龙去脉的老师,茶园恐怖如斯。大部分都给出了我认为比较满意的解答,但最终涉及到上世纪中旬,优化理论的内核刚建立的年代的问题,我就无从回答了,毕竟我也只是将先人的成果拿来加以修改,以解决现领域面临的问题,要高屋建瓴地将整个流程完整推导一遍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好在最后影响不大,但导师也只是说明在夏令营之前需要先完成进组考核,才能获得入营资格。
从绿群其他群友那里得到了一点情报,老师最终入营—录取比大概为14进3,在今年college AI启动的情况下不知道名额会多多少。如果打算all in 茶园的话我认为还是风险非常大的,因此这边也只能当一个冲的选项,方向和资源都没有让我必须留下的理由。
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群里其他另外几个背景和我相似的幻神也在池子里,楽坏了。看来对非TP本的学生来说,背景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实优先级都差不多,剩下的看conn,看命数。
剩下的就是安心准备几场算法竞赛,还有赶各种due。这周几天来和群友或者李处交流还是感觉,自己前两年在算法竞赛上花的时间还是有些作用的,至少面对即将到来的机试或者比赛,我都只需要额外做点题找找手感,把板子再打一遍即可,而同期的大伙需要从零开始焦头烂额地学。算法耽误了我很多冲排名以及做科研的时间,但也让我在机试上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也思考过如果舍弃机试会不会到今天自己的处境会变得更好一点?基于最近看到的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最终我给的答案是未知。
不要美化那条未曾走过的道路。
虽然是在清明假期,但这个学年确实无心care这些细枝末节的节,假之类种种。观察同学到处出游享受人生的朋友圈的同时也时常在想,这样疲于奔命的本科生活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眼前我的想法还是找一个好一点的平台以及人品还行的导师,将自己本科期间培养的爱好—科研延续下去,采用目前比较心仪的生活节奏—科研生活的方式过日子。留本校找个好导师混日子当然惬意,但我总觉得我还是想去黄土高原之外的地方兜兜转转,还是想飞跃鸡群和真正有想法有魄力的同龄人多多交流合作,而不是跟一帮张口闭口赶作业赶ddl除此之外学习生活毫无其他事情可言的人囹圄于一处。天边有诗和远方的田野。